今天是
新闻中心
代表工作

泰和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2-02 来源:  阅读次数:

泰和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

 

——2018年1月31日在泰和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泰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周剑云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全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

2017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中办发[2017]57号)文件精神,紧扣省委“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十六字方针,坚持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县空气质量Ⅱ级以上、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达100%,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62.69%;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5%左右,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泰和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制度建设不断创新,绿色产业加快发展,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生态制度保障。我县把生态文明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建设战略布局的重要板块,县委第十四届三次(扩大)会议确立了建成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县、吉泰走廊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的发展目标,印发了《中共泰和县委、泰和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的意见》(泰发[2017]10号),明确了20项制度成果清单建设,提出了66个管长久、增福祉的生态工程项目。制定了《泰和县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生态保护方面职责,着力构建“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管理新格局。下发了《泰和县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2017年15项制度成果清单建设基本完成,28大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环保的长远之计、治本之策,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一是壮大绿色制造业加快电子信息位产业集聚,同步推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三主一新”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新签约引进进园项目31个,其中电子信息18个,签约资金110.6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5%左右,其中首位产业(电子信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增长37.3%;合力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增长26.6%,产业首位度不断提升。二是提升富民产业。坚持以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为契机,大力发展六大富民产业,乌鸡产业年产值达7.5亿元,新增井冈蜜柚种植面积1.18万亩,绿色大米种植13.4万亩,有机蔬菜0.4万亩、高产油茶3000亩、特色药材3000亩,有机茶叶2000亩。依托千烟洲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建立了产学研示范基地及泰和乌鸡产业博士后工作站,探索乌鸡生态养殖新模式,目前已出成果8项。三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成立全省首家三农创客孵化空间——“田教授”创客聚落部,40多家创客入驻,累计发展农产品电商企业150家,其中规模以上电商企业26家。立足“红、古、绿”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实施槎滩陂旅游集聚区,马家洲集中营、浙大西迁旧址改造提升工程,泰和乌鸡特色小镇开展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四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众创空间、研发设计、产权交易等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施“雁归行动”和农民工“引凤还巢”行动,大力吸引泰和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年内获批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项,专利申请量331件,专利授权量427件,均居全市前列;年内新增中小微企业1102家、个体工商户2934户,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区。

(三)不断提升生态福祉。牢固树立生态民生观,以增进生态福祉为目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完成全县321个村点(贫困村79个)“七改三网”工作,农户美丽庭院建设活动扎实推进,105国道澄江至苏溪段、319国道碧溪至澄江段美丽乡村示范带成效初显。深入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强力整治城乡生活垃圾和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挂乱贴、乱埋乱葬,禁止桔梗焚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二是加大生态扶贫力度。完成了生态扶贫实施方案编制。全县争取光伏扶贫项目规模达30.16兆瓦,可覆盖一般、深度贫困户1935户6000余人,贫困户户均收入3000元,完成易地生态扶贫搬迁231人。三是提升城区绿化水平。加快城区增绿补绿工程建设,建成玉华山森林公园休闲配套设施,城区绿化率达到38.98%。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完成造林19万亩,国开行国家储备林贷款项目落地实施四是倡导绿色生活理念。紧紧围绕“节能有我  绿色共享”主题,广泛宣传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闻专栏,播放专题新闻30余条,同时利用电子屏、政府部门网站等媒介宣传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开展农村“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行动,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俗,在农村全面倡树文明新风积极推行新能源公交车的发展,截止目前已更新74辆新能源公交车。

(四)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聚焦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铁心硬手抓管控,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一是切实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实施城区市容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活动,重点整治占道经营、交通违规等乱象,完成高铁广场太阳城、夜宵啤酒城等攻坚行动,保持“两违”管控高压态势,基本实现了县城规划区内“两违”建筑“零增长”。以“三沿六边”为重点,全面推进镇村环境整治,全县共拆除乱搭乱建铁皮棚3054处,拆除户外大型广告牌 38块,处理“僵尸车”324辆,整治超店经营1021处。二是切实抓好项目准入规范。定期召开开放型经济项目引进论证会,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落实环保能耗产业政策等准入条件,全年婉拒不符合环保项目近20个。三是切实抓好污染综合整治。全县关停禁养区生猪养殖场497家,130余家完成废物处理改造;开展了大气污染系列专项整治工作,淘汰、改造54台燃煤锅炉、97辆机动黄标车、查处乱倒余土废渣行为85起、劝导违规工地80余次,全县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以上。四是切实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倾力打造“河长制”升级版,重点实施蜀水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试点,全面取缔水库承包养殖,实行人放天养,防止农业投入品污染水库水质。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达100%,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五是加大土地的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9万亩,合格率100%。

(五)创建生态文明长效机制。坚持“奖惩并行”原则,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是加快培育绿色生态文化。积极开展节能、“世界水日”宣传周活动,通过植树、“微跑”等方式,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全面开通运行了无纸化政府OA办公系统,制定了《泰和县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县人大民主监督职能,认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工作,对相关职能部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促进生态执法监督工作常态化。三是完善生态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污水垃圾处理、节约用水用地、基本农田保护和防灾减灾等指标列入《泰和县2017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完备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泰和县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试 行)。

一年来,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人大常委会和各位人大代表的关心和指导。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是部分工作进展滞后。农村垃圾处理标准化程度不高,城乡一体化垃圾治理体系尚未形成。二是制度落实有待加强。一些改革工作推进缓慢,没有真正落地实施,改革成效有限。三是联动协作仍存在不足。管理职能交叉,部门重视不够,协调困难,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匹配等问题。四是生态巩固提升压力较大。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治理等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等方面,巩固提升空气质量、河段水质压力大。

二、2018年全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打算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攻坚之年。全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泰和,致力实现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吉泰走廊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奋斗目标。

(一)落实生态文明制度推进2017年已经或即将出台的15项制度落地实施,在生态制度建设、生猪规范化养殖、流域生态治理等方面,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体系。抓好2018年确定的3项制度成果清单建设,贯彻落实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一批法规和制度创新,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等一批示范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价考核。

(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净空方面,重点抓好工业园区污染治理、施工扬尘整治、秸秆禁烧等污染防控,推进砖瓦厂整治,全面完成燃煤小锅炉淘汰任务,打赢蓝天保卫战。净水方面,深入实施“河长制”、“库长制”,加强水环境监管,确保河库水质不下降。深入推进蜀水流域综合治理,引水入城,启动澄江河等黑臭水体治理,构建城区循环水系。净土方面,加强土壤污染监测监管和风险管控,推进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污泥粪便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前期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范畜禽养殖业发展,打造一批生态循环养殖小区样板。

(三)保护生态环境。巩固生态安全屏障,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要求,加强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着力提升森林质量,继续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林业生态工程、国开行国家储备林贷款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线建设,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原生态的示范村庄和庭院。争取一批生态扶贫政策支持。完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机制,加强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加大绿色殡葬整治力度。

(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能,实施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全面贯彻落实新经济新动能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抓好“三主一新”等主导产业发展,推动重大项目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响泰和特色旅游品牌。加快发展大健康、养生养老产业,促进生态资源加工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推动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五)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领导小组职能,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机构,各乡镇场、县直有关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组织体系。按照排进度、查进度、对标调度、对标考核的工作要求,加快完善从任务部署,到日常推动、督察考核、约谈追责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和县生态文明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宣传引导力度,深入实施《泰和县生态文明宣传工作方案》,推介一批具有泰和特色的改革成果。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县级部门和乡镇领导任职期间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污染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审计,将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衔接。

各位代表!让泰和碧水长流、蓝天常在,是广大民众的殷切期盼。保护好泰和的绿水青山,是我们的神圣责任。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人大会议各项决议,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建设“创新开放、秀美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