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中心
代表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2-01 来源:  阅读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8年1月31日在泰和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泰和县人民政府县长  邓永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省委“十六字”工作方针,大力推进“三个走在前列”“两大战略任务”,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优生态、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发展持续提速、发展质量持续向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在决胜全面小康征途上迈出了新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继续位居全市前列。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1.8亿元,增长9.5%;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达20.89亿元,增长8.1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5亿元,税占比调整为78.1%,提高3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9亿元,增长13.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5亿元,增长13.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外贸出口增长49.7%。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18.7:48.6:32.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5%。全年新增中小微企业1102家、个体工商户2934户,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区,创建全国唯一县级“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和全省唯一县级“线上线下网格化管理试点单位”。

——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总数达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1.2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累计获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1项,千烟洲院士工作站、江西合力泰院士工作站正式组建并获省级批准。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预计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和10.0%,民生领域支出增长11.6%。民生指标全面完成,棚改、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民生工程加快实施。赣江泰和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达100%,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为二级以上。获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江西省文明城市、江西省最美书香县。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综合实力有新增强。全年争取上级资金17.6亿元,增长15%。年度计划投资62亿元的53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60%的项目达到序时进度,特别是昌吉赣客运专线、广吉高速、井冈山航电枢纽、井冈山机场二期扩建等省、市项目进展顺利,胜宝莱、蓝沛、国兴二期、市民之家等项目超序时进度,祥和大道、高铁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投资拉动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紧紧扭住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放松,先后举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农业等产业招商活动16场次,成功签约入园项目31个、签约资金160.9亿元,其中电子信息首位产业项目18个、签约资金110.6亿元,占项目总数的58%,实现落户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二)决战产业升级主战场,质量效益有新提升。工业集聚发展。预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73.6%。尤其是坚持“首位产业、首位扶持”,电子信息产业首位度攀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7.2%,合力泰跻身百亿企业行列。胜宝莱光电、国辉光电等21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将新增税收千万元以上企业8家以上,2017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1%,有望三年翻番。成功获批“江西省泰和乌鸡食品产业基地”、连续四届(八年)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总产达56.33万吨,新增井冈蜜柚1.18万亩、绿色大米13.4万亩,泰和乌鸡产值达10亿元。新增“三品一标”11个,泰和竹篙薯入选全国名特优产品名录和地理标志产品。首期6.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积极引进泰和县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建立禾市、螺溪、上模、冠朝等稻虾共作示范基地。服务业转型升级。预计实现服务业收入44.8亿元,增长12.9%,其中旅游业实现收入25.88亿元,增长23.71%。全域旅游战略扎实推进,完成旅游投资发展公司的组建,全县首个PPP项目蜀口生态岛项目加速打造,玉华山景区、牧歌滩尾成效初显,槎滩陂水利风景区成为旅游新亮点。电子商务等服务新业态快速发展,电商销售额突破45亿元;实现商住房销售面积52万平方米,太平洋商业城、天虹购物城相继开业,江西银行泰和支行正式入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6.63亿元、增长7.6%,贷款余额131.33亿元、增长22.4%。

(三)紧扣绿色崛起主色调,城乡面貌有新变化。城镇化率提高2.69个百分点,完成征地3791.71亩,房屋拆迁8.94万平方米。城乡建设规范有序。县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全面完成,泰和大道南延至滨江全线贯通,泰鑫路、盟欧路、紫瑶大道全面投入使用。泰和乌鸡小镇有序推进,401个新农村建设点全面成型,25个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实现全覆盖,苏溪马市美丽乡村示范风景线建成拉开,马市镇蜀口村入围全省“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旅游景点展播20佳,柳塘村入选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示范村。环境整治成效显现。坚决落实“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扎实开展工业废气、建筑扬尘、燃煤锅炉、秸秆禁烧、降坡封尘等专项整治,淘汰燃煤锅炉12台、黄标车76辆,关停砖瓦窑企业(采石场)19家、非法采砂场2处和非法排污企业3家。禁养区生猪养殖场全面退养,限养区、可养区130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改造完成,成功申报国家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示范县;深入实施路长制、河长制、库长制,扎实开展以城区市容市貌、“三沿六边”沿线环境、镇村生活垃圾等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两违”建筑基本实现“零增长”,铁皮棚、违规广告牌拆除有力推进,处理农村生活垃圾3.6万吨,“清洁工程”一次性通过省级验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15项生态文明制度已经完成或即将出台,66个六大生态文明重点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划定县域生态保护红线,梳理正面清单12条,设置地表水监测断面5个、农用地土壤详查点位253个,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9万亩,建设乡村风景林6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69%,全县空气优良天数、河流监测断面达标率等主要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均保持在优良水平。沙村镇荣获省级生态乡(镇)称号,澄江镇黄岗村、苏溪镇上宏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四)突出改革创新主战略,内生动力有新提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网”建设,开展“减证便民”工作,取消证明事项18项、“一次不跑”政务服务事项11项;大力推进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平均办理时间缩短3.2个工作日;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并轨上线运行,实现“三医联动”、“三保归一”。“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持续加力,累计为企业减负6.35亿元,“四定四零”工作法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推广。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众创空间、研发设计、产权交易等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合力泰高清摄像头模组智能工厂项目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双创”试点示范平台,泰和乌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获批全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载体。

(五)把握和谐共进主旋律,民生事业有新改善。全县民生支出28.1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1.4%。新增城镇就业516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61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00.5万人次,基金征缴8.93亿元,17765名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补齐了社会保险“最后一块短板”,解决了近二十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脱贫攻坚“百日行动”有序推进,省、市督察巡察反馈的5大类问题全面整改到位,891个扶贫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光伏、肉牛、资产收益三大扶贫产业收益全面兑现,医疗保障四道防线全面构筑,预计全年减贫1235户3323人,1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8%。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有力推进,1690套保障房分配工作全面完成,150套棚户区改造任务超额完成。全年新建和改造校舍7万平方米,龙江学校建成开学,实验三小、泰和三中扩容工程全面竣工,乡镇中小学改扩建工程、文田二小、上田初中、文田初中扩容工程全面启动,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进度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农村文化惠民活动有序开展,“缤纷泰和·百姓大舞台”、“快阁讲坛”等特色文化品牌异彩纷呈,快阁文化体育公园、浙大西迁旧址等文化项目稳步推进。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县妇幼保健院中心大楼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104所产权公有村卫生计生室建设已建成98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公众安全感测评指数排名稳定在全省第一方阵,实现党的十九大期间等敏感节点重要时段进京非访零登记和“三个未发生”目标泰和县公安局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

一年来,我们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常务会学法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扶贫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累计办理人大建议91件、政协提案82件,办结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整改“四风”突出问题,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投资评审,县本级“三公”经费下降11%,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得到整治查处。与此同时,国防动员与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审计、统计、体育、科技、供销、气象、档案、邮政、通讯、石油、盐务、人防、工会、残联、老龄、工商联、史志、红十字、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对台和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县人大、县政协的鼎力支持,归功于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县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驻县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泰和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需要向代表们说明的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调控政策等多重影响,全县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增长略低于预期目标;胜利路南延、滨江大道北延、晓渡路二期、东门电排站、泰和中学新建、实验四小建设等项目受征地拆迁、规划调整等因素影响,离年度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经济增长基础不够牢固,缺乏具有重大影响力和牵动力的大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的瓶颈还比较突出;经济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转型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仍然薄弱,脱贫攻坚任务还比较艰巨;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速、提质、提效,等等。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重振雄风、再创辉煌”战略目标的决胜之年。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迈出建设“创新开放、秀美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泰和篇章的坚实步伐

目标任务是:生产总值增长9.2%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9.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售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左右,外贸出口增长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左右,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增长9.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扩大有效投资为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始终把稳增长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全力以赴上项目、抓引资、扩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拉动关键性作用,坚持精力向项目集中、要素向项目集聚,进一步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落实“排进度、查进度,对标调度、对标考核”工作要求,做到任务、标准、进度三个具体化,强化项目建设督查调度,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全力推进涵盖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和城市建设等领域的一批重点项目,力争年内实现投资9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广吉高速、昌吉赣客运专线、井冈山航电枢纽、105国道泰和段改造工程、吉安港沿溪货运码头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澄江大道东延、中心城区水系整治、高铁广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完成快阁文化体育公园、科技文化中心等一批续建项目。同时,抢抓中央和省市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的政策机遇,跟踪对接国家新一轮苏区振兴政策,加强对上级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资金投向等政策研究,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对上沟通协调和相关基础性工作,力争项目进笼子、资金进盘子,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

狠抓消费扩大升级。着眼于拓宽增长空间,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拓展,生活性服务向高品质延升,培育和壮大消费市场。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聚焦远途旅行、近郊环游、休闲度假、乡村深度游,丰富和完善旅游业态和消费供给,重点推进蜀口生态岛等蜀水河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槎滩陂旅游集聚区,完成浙大西迁旧址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牧歌滩尾争创国家3A级景区及省4A级乡村旅游点品牌创建,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不断释放旅游业发展潜能;依托国家级“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加快推进电商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县级电商平台,争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合理布局县城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国兴农机汽车产业城二期、下解放路商业步行街建设,着力提升城区文化娱乐、餐饮休闲等传统消费市场。培育发展现代化商贸流通服务业,加快推进南方物流园建设,壮大物流实体,逐步构建区域性的物流枢纽。注重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变化,加强社区服务业发展,鼓励和推进社会力量发展信息消费、中介服务、教育培训等多种服务业态。同时,进一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严惩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着力提升招商质量。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千方百计“择商”、“选资”“引智”。紧紧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以及全域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抓住沿海地区、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上广深产业转移的机遇,主攻长珠闽、京津冀、港澳台等区域,借助国家工商总局对口支援和广东泰和商会、广州泰和商会、杭州泰和商会等民间组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返乡创业、利用外资、首位产业等系列攻坚行动,强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关联招商、补链招商和精准招商,力争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其中世界500强、港台200大、民企500强项目1个,30亿元以上的大型央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1个。同时,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主力军作用,探索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继续推出一批PPP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领域。

(二)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实体经济的重点放在制造业上,不断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加快产业集聚,做强产业集群。加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确保年内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0%、20%和10%,加快打造头雁方阵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组建电子信息产业引导基金,重点加快电子智能终端产业园建设,促进合力泰触控液晶显示产业基地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胜宝莱光电、中科泰盛等项目全面投产并达产达标,蓝沛新材料、和信化研、中泰和讯、麦乐泰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上、中、下游延伸扩张,促进产业集群终端延链、高端补链发展,力争合力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亿元;做大装备制造产业。规划并启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启动茂盛环保科技、宏幸工业炉制造、瑞铨热传科技等项目建设,推进智星科技、锦锋诚电器等项目建设,推动新德合汽配、新界机电等企业满负荷生产。做优绿色食品产业,重点推进半边天、生力泰、倍得力生物等企业扩大规模、提升产能,加快推进泰和乌鸡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打造京东泰和特产馆,助推县域名优产品线上销售推广。同时,鼓励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晶科能源光伏、金糠新材料、德佑威科技等项目建设,培育产业升级增长点。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25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15个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3%。

加快动能转换,推进转型升级。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省技术改造三千计划”,加快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打造经济发展动力新引擎。坚持科技引领,紧密对接省“5511”、市“4511”创新驱动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和智能制造技改扶持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政策。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体系,积极引导合力泰、易路泰、联创宏声等重点企业不断增大科研经费投入,研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优化新工艺,形成优势产品和知名品牌;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铸链攻坚战,加快促成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和技术中心,积极引导企业提质量、创品牌、拓市场。通过“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提高效率、提升智能化,鼓励规上工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大、成长潜力大的企业。同时,坚决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

加快园区建设,做优承载平台。坚持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功能,全力打造“工业新城”。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营,加快整合资源组建全县统一检验检测平台并投入使用,推进园区农贸市场、医院、休闲广场等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标准,提高入园企业环评准入标准,清退环境污染型企业,加强地上地下综合利用,加大泰和大道两侧企业的改造提升力度,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园区展示平台(智慧平台)服务能力,建立并完善“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模式。纵深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积极落实国家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加强与社会资本投资机构对接联系,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三)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方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努力走出一条后发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定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稳定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六大富民产业,年内粮食播面稳定在133万亩、总产56.5万吨以上,新增绿色大米2万亩,井冈蜜柚面积1.1万亩,有机蔬菜2000亩,有机茶叶2000亩,特色药材3000亩、高产油茶3000亩。大力提升乌鸡深加工水平,积极开发有特色的功能性保健品,促进乌鸡产业提质、扩量、增效。积极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行政府(集体)“兜底收储、规模流转”模式,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推进泰和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冠朝有机蔬菜基地建设,打造以螺溪板块为重点的“稻虾共生、鱼稻共生”示范基地,建设10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促进产品和产业双向生态绿色。同时,加快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示范基地,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上。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完成2017年度6.45万亩高标准农田扫尾工程,如期启动2018年度5.7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双门坑、大岭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冠朝、苏溪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力争石山防洪工程年内开工建设。扎实推进缝岭、洞口等8座水电站增效扩容项目,完成2017年度千亩以上圩堤应急除险加固工程。加大与江西水投集团公司合作对接力度,全面启动抵押补充贷款(PSL)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和小型水利体制改革试点,加快万座山塘整治,完成全县山塘整治任务和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南车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实施“引水进城”工程。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体系、森林防火体系、农林病虫害防疫体系、动物疫病“四防”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后续管理,狠抓农村无序建房和违章违规建房管控。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移风易俗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提升“四大行动”,不断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打造宜居宜业城乡。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乡功能设施建设,抓好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宜居城区。以吉泰走廊城镇群快速通道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廊区分工协作,着力优化城镇布局,积极策应吉泰走廊“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抓紧完善中心城区控规修编,全面完成24个乡镇场圩镇控规编制。推动城区提质扩容,加快“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排水、蓄水、渗水、净水等设施,启动县中心城区水系整治,加快上田水厂二期、县城垃圾压缩中转站、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祥和大道、官溪路南延、滨江大道北延等路网工程,年内全面打通钦顺路至祥和大道、周矩路北段、胜利路至滨江大道等城区断头路,重点实施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三改三通三进”三年计划,加快老城区“四小”改造、公共停车场等工程建设,年内新增公共停车场3个、停车位300个以上。同时,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实行集中连片改造更新,彻底改善人民居住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严格执行圩镇发展规划,切实抓好圩镇街道道路、排水、绿地、亮化、保洁等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示范带动力强的“魅力圩镇”。加强与恒大集团对接合作,全面启动着力建设产业支撑有力、功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乌鸡特色小镇。同时,紧扣2020年实现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庄“扫一遍”目标,以“五美”为核心,以“七改三网”为抓手,扎实推进 六统四联创,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年内培育1000个美丽示范农户庭院、400个左右美丽乡村点、5个美丽示范村庄、1-2个美丽示范乡镇和1-2条美丽示范风景线,确保建一片成一片美一片。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垃圾清理和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后续管理,加强古村、古树保护,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建设一批集乡土建筑和乡风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村情展示馆”,提升美丽乡村文化底蕴。

抓好环境整治。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建筑扬尘、燃煤锅炉、秸秆禁烧、降坡封尘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黄标车上路、建筑车辆抛洒遗漏、工业废气乱排直排,淘汰燃煤小锅炉,面落实秸杆禁烧措施,全力保障空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清河行动”,着力打造“河长制”、“库长制”升级版,深入推进企业在线、自行监测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联网监测,加强入河排污口管控监测,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力度,重拳整治非法采砂行为,抓好饮用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地保护,大力推进赣江百里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蜀水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城乡厕所革命,加快普及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着力改善水体质量;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排查,狠抓重点监管企业土壤污染防治责任落实,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快土壤治理修复。同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电动三轮车、占道经营、垃圾污染、交通秩序、殡葬陋习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清净整洁”工程,加快中心乡镇标准化垃圾压缩站建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力打好“两违”、超限超载、铁皮棚、“超高超大”、危旧土坯房、违规广告牌攻坚战,集中整治路域环境,实现“八无”目标。

构建生态体系。以获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污染防治体系。加快实施六大生态文明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生态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构建生态体系体制机制建设,继续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一张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出台县城公园绿地管理办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等规范性制度,深入贯彻执行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一批法规条例和制度创新。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污染物排放标准,严禁引入危险废弃物再生利用项目,发展低碳技术、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等产业,推动绿色清洁生产。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大力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养成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将生态文明考核纳入全县科学发展考评,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离任生态审计制度。

(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牢固树立创新引领发展、改革带来进步的理念,深入谋划重点领域的创新和改革,破除发展障碍,助力泰和发展。

深化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和“一次不跑”改革,及时对接省市下放、调整、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确保6月底前全面落实“放管服”各项目标任务,切实提高“放”的含金量、“管”的针对性和“服”的主动性;深化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多帽合一”集中执法,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执法和联合执法新机制;深入推进工业园区改革创新,强化园区经济管理和融资服务职能,激发园区发展内生动力,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省级产城融合试点工作。统筹推进扩权强镇试点、盐业、国资国企、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

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确保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在1%以上,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继续抓好专利申请授权量的递增工作,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支持企业及时将科技成果、核心技术和名优产品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鼓励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落地转化、形成产业。同时,强化人才支撑。在培养本土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创业。

突破要素瓶颈。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转变要素投入方式,突破资本、土地等诸多瓶颈制约。千方百计增加资金供给,围绕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区、城乡建设、安居性保障工程等领域,分批分类开展重点项目银企对接,实现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提高社会资本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标准,加强地上地下综合利用。加快消化存量土地,控制批而未用土地至2000亩以下,全面清理园区闲置土地,切实盘活园区存量土地,年内清理“僵尸”企业20家、闲置土地300亩以上。同时,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年内新增建设用地3000亩以上,逐步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发展项目用地需求。

(六)坚持以人民美好生活为导向,全面建设美好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七有”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盯年内脱贫目标,进一步聚焦贫困村、贫困人口,做好资金安排、项目安排、帮扶安排,加强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教育就学、卫生医疗、安全住房等政策有效衔接,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地。大力实施光伏扶贫扩面工程,支持25个贫困村建成100万瓦光伏站,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深入推进光伏、肉牛、资产性收益三大扶贫产业,对因病致贫返贫和低保人口、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群体,全面摸清底数,因户因人施策,“志智双扶”不断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确保剩余5个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稳定在0.8%以下,基本实现全县所有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取得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同时,着力巩固成果,按照“队伍不撤、政策不变、投入不减”的要求,进一步稳定已脱贫20个贫困村脱贫成效,实施村庄整治再推进,推动脱贫村向富裕文明的更高目标迈进。

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持续加大民生保障支出,守住民生底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就业总量,提高就业质量,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城乡居民医保并轨运行,加快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救助,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优抚对象等补助标准,推进城区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建设,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切实解决群众住房难题。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问题入手,大力实施农村学校“全面改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城区学校规划布局,完成桂花学校、县直机关幼儿园搬迁、特殊学校二期建设,加快实施文田二小新建、上田中学扩容、文田中学提升改造,启动实验二小、泰和四中扩容工程,有效化解“大班额”问题。加快推进乡镇学校改扩建,全面完成“一个乡镇一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深入实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一体化,加快完成马家洲集中营、浙大西迁旧址提升改造和快阁文化体育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全国文化先进县复评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域医联体建设,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妇幼保健大楼,继续实施第二批产权公有标准化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创建全国计生群众自治示范县。

加快建设法治平安县。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多元化、深层次、全覆盖的法治文化体系,实现圩镇、社区、村庄、学校全覆盖。坚守法律红线和政策底线,高度重视群众初信初访,及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严厉打击“以闹取利”行为,实现防范、化解、管控一体化;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警务大数据整合,加大禁毒力度,推进“雪亮工程”、“地网工程”、“城市联网报警系统”和“天网四期”建设,启动道路交通隐患整改,加大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同时,落实决策前风险评估、实施中风险管控、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机制,从源头上防范风险。推行年度住宅用地出让计划公开公示制度,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狠抓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全面实现安全发展。

各位代表,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有力保障。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坚持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和完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按制度、按规定、按程序办事,确保行政程序合法。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认度。大力推行担当实干作风。始终把责任放在第一位,强化责任意识,弘扬担当精神,实行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县领导挂牌领办制度,制订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做到目标任务、组织机构、时序进度、责任体系“四明确”。建立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度,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做到失职必问、渎职必究。坚决落实从严治政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认真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财政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扶贫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加快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小康,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全县人民寄予的殷切期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一心、奋力拼博,为建设“创新开放、秀美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泰和篇章而努力奋斗!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十六字”方针:“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

2.“21字”要求:“众创业、个升企、企入规、规转股、扶上市、育龙头、聚集群”。

3.“水十条”: 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水十条》,4月16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最早叫水计划,因为与已经出台的大气十条相对应,改为水十条

4.“气十条”: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同年9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件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5.“土十条”: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的全面战略部署。

6.“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7.“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以后,不再有后面这么多审批了,迅速达到预定可以生产经营的状态。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使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就像身份证一样,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使全国统一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代码。

8.“三医联动”: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9.“三保归一”: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等,由一个部门承担。

10.“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

11. 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 即围绕我省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新建5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新增50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和团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专项,新增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12.市创新驱动“4511”工程:即重点新建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新增5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和团队,实施100项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新增100家高新技术企业。

13.“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

14.“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

15.“8+4”基本公共服务:“8”是指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水冲式公厕;“4”是指小学、公办幼儿园、金融网点、公交站点。

16.“五美”: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

17.“六统·四联创”:即“六统”指统一组织、统配定点、统筹规划、统建项目、统筹资金、统揽管护;“四联创”是指大力开展美丽示范农户庭院、美丽示范村庄、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县创建活动。

18.“七改三网”:七改指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沟,三网指电力、广电、电信网络的完善。

19.路域环境“八无”:沿线路域环境交通标志前后500米无广告、无违法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无违法搭接道口和占地挖掘公路、无违法跨越和穿越公路的设施、无违法非公路标志、无路基路肩边坡非法种植物、无摆摊设点和打谷晒尝无公路用地范围内堆积物。

20.“多规合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

21.“双随机、一公开”:指采取随机方式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方式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检查结果。

22.“多帽合一”:指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统一和规范管理城管执法制式服装、标志标识,推进规范文明执法,有利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政府公信力。

23.“七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24.“全面改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5.“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